首页 > 资讯 > > 内容页

不必对19.9元的电影票耿耿于怀

2023-08-23 05:52:43 来源:北京商报 分享到:

《消失的她》《长安三万里》《封神》《孤注一掷》,随着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上映,熟悉的暑期档回来了。


(资料图)

暑期档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另一面,人们发现19.9元一张的电影票却“消失”了。“电影票价为何这么贵”“一家人看电影花了400元”引发了舆论场极大的讨论和共鸣。

疫情过后,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的暑期档。“170亿”票房背后是中国电影市场久违的双向奔赴,好片子接二连三,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多。

供给激发需求,消费者回到了电影院,但电影票价回不到过去。餐饮娱乐消费面前,消费者通常对价格最为敏感,这种曾几何时的落差感,一瞬间被点燃放大。

仔细复盘,9.9元也好,19.9元也罢,消费市场薅羊毛是人的天性,但电影票价终究要回归“本性”。

没有了19.9元的电影票,不必大惊小怪。首先,无论是早年团购网站抛出的“9.9元特惠票”,还是后来“19.9元的优惠票”,都是一种幸存者偏差,并非常态化的票价。

互联网平台补贴、片方压价求票房、渠道竞争激烈,种种“票补”之下低价横行,给市场造成了不合理即合理的价格错觉。

那些年,票补竞争一度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。但度过激烈的竞争阶段后,一味地烧钱不可持续。后来,各大片方联合限制“票补”力度,全国影院票价不得低于19.9元,票价逐步回归正常。

回到今天,电影业重整旗鼓势必带来投入攀升,就片方而言,制片成本高企是客观现实。对于院线来讲,“回血”在所难免,他们急于弥补此前的损失,通过各种服务费去覆盖人工、房租等成本。

具体到不同影片,有的最低发行价偏高、影片时长增加致使排片场次减少,也会迫使影院提高单场票价来对冲影响。

归于经济学本质,特殊档期高价依然是供求关系所决定的结果。国庆档、暑期档、春节档的平均票价向来是票价高点。

在这些热门档期,会有大量优秀影片上映,供给集中、竞争激烈,无形中对档期票价带来了更强的需求端刺激。

越是好片子越贵,越是一票难求。“史上最贵、贵到离谱”的吐槽背后,恰恰是供不应求的市场表现。一张电影票涨价同样是受市场经济规律驱动下的表象。

疫情过后,佳片云集的暑期档其实是提前试水,未来愈发严重的热门档期集聚效应,很可能会导致更多头部的优质项目集中释放。

如此一来,观众对好内容的不变需求也更加突出,即便没有了19.9元一张的电影票,观众依然愿意为自己喜欢的影片买单。

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

标签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大众科普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  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