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能想象三千年前的中国人,就已经发明了可以随身携带的“打火机”吗?
1995年,陕西的一座西周古墓中,出土了3000年前西周的点火神器,震惊了考古界。这个点火神器在强阳光下,最快只需三五秒钟即可将易燃物引燃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当年的《人民日报》还专门发表专稿文章赞誉这项重大发现,称其为“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”。
法国国际广播电视台还对此做了专访向全世界播放,英国的华侨中学更是将这项发现列入中学课本。
阳燧的发明使人工取火的方法得到了发展,人们可以更方便更迅速地利用太阳能得到火种,是古代真正的黑科技。
(阳燧出处 图源/《博物馆里的考古大发现-青铜王朝》)
(提示:全文共 2487字 预计阅读时间:7分钟)
1972年12月,扶风县正在修筑刘家沟水库大坝。民工王太川正在和大伙一起挖土,突然,他从土里刨出了一个奇怪的东西,王太川捡起来看了看,发现这个东西就像是个 铜质的茶杯盖子 。这个茶杯盖子上有古朴的花纹,看起来和后世的铜镜十分相似。
(杯盖花纹 图源/《博物馆里的考古大发现-青铜王朝》)
得知消息后,考古队迅速赶到工地。经过发掘,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 西周时期的灰坑 ,也就是西周的垃圾坑。
这件杯盖器物到底是什么,有什么作用?专家们一筹莫展。
23年后的1995年4月14日,在离刘家沟不远的扶风县黄堆村,考古学家有了新的发现。考古专家在去清理墓穴主人的骨架时,清理到手这个部分,发现 主人的右手压着左手,而在左手里面发现了三件文物。
这三件文物一件是 玉璧 ,上面刻着漂亮的花纹;一件是 玉钺 ,一种用于礼仪的仿制兵器;还有一件就和当年刘家沟出土的 茶杯盖 十分类似。
不同的是,这件器物背面没有鳞纹装饰,完全素面。它出土时虽然镜面上布满了翠绿色的铜锈,但铜锈间的空隙却十分光洁。
这有别于普通的铜镜。它与象征权力的玉璧、玉钺放在一起,显然意义重大,究竟有什么作用?专家们注意到 ,两件文物有一个相似点——它们都是凹面的。
阳燧的凹面 (图源/《博物馆里的考古大发现-青铜王朝》)
古中国奇书《周礼》中记载“取火于日”的 阳燧 ,用现代物理光学解析,就是利 用了凹面镜让光线聚焦的原理。
(凹面镜原理 图源/《博物馆里的考古大发现-青铜王朝》)
那从刘家沟和黄堆出土的两个凹面铜镜,会不会就是《周礼》中记载的阳燧呢?
考古专家罗西章认为, 是不是阳燧就看它能不能取火,能取火这就是阳燧;取不了火就不是阳燧。
(阳燧凹面满是锈迹 图源/《博物馆里的考古大发现-青铜王朝》)
为了证实这件凹面铜镜到底是阳燧不是阳燧,考古专家把这个东西先送到了西安光学仪器厂。
经过检测, 铜器镜面呈球面,曲率半径为110~120毫米。也就是从光学角度讲,这件铜镜完全能够达到聚光的程度。
但是,铜器在地下埋藏了数千年,锈蚀得非常厉害,凹面几乎全被翠绿色铜锈遮盖住了。考古专家决定按原样翻模复制一件。铜器很快被送到了青铜复制厂,工人师傅开始想办法翻模复制。
(复制凹面镜 图源/《博物馆里的考古大发现-青铜王朝》)
1995年8月14日,在黄堆铜器出土整整四个月后,由周原博物馆青铜器文物复制厂复制的凹面镜,被打磨抛光完毕,送往考古专家罗西章的手中。
这一天,罗西章拿了几张宣纸,拿到太阳底下,用凹面铜镜把光一聚,没想到两三秒就把纸点着了。这就证实: 这正是阳燧。
也许,黄堆60号墓的主人,就是当年在西周王朝中掌管取火大权的人。
他身负一个圣神的使命,与天有关,和太阳相连,是整个西周王朝的能量来源。
阳燧 不但是中国人3000年前重大科技发明的证物,还因为其 代表太阳、光明和王权 。 它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吉祥物。
太阳是生命之源,万物生长依靠阳光的光和热的哺育,没有太阳和阳光一切生命都不可能存在。因此阳光就代表着生命和未来,崇拜太阳是人类诞生以来的永恒主题。
由于阳燧能从太阳光中取来明火,在古人心中它有代表太阳的意义,象征着光明、生命和繁荣兴盛,因而阳燧的吉祥涵义在它诞生之初就巳经存在,从西周到明清延续了3000年传承不息。
5000年前,我们的祖先利用钻木取火, 把火种带到了世界的东方。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,中原先民利用太阳光取火来祭祀。它是华夏先祖祭祀时的仪式信仰,它是华夏文明的开始的象征。一件普通的凹面铜镜,凝聚着先民的智慧,为中华科技史掀开了辉煌的一页。
参考资料:
[1]图书:《博物馆里的考古大发现-青铜王朝》
[2]纪录片:《青铜王朝》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大众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